以“防”固基、以“救”安民:河南省暴雨洪水应对工作机制与经验思考

防汛抗旱处 2025年09月29日

  河南省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影响,洪涝灾害多发频发。为有效应对暴雨洪水灾害,河南省通过党政齐抓共管、抓实备汛工作、完善工作机制,行业部门协同,压实防汛救灾责任链条,筑牢暴雨洪水防御前置防线,构建科学高效应对制度支撑,凝聚跨域联动防汛救灾合力,不断提升防汛救灾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河南省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降雨受东南季风影响,年际变化大,为全国3个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之一,加之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区域分布差异大,洪涝灾害频繁,主要特征为:一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年内年际变化大,汛期占全年降水量的6~7成,易造成洪涝灾害。二是山区向平原过渡较急。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降低,山区与平原分界明显,遇暴雨时径流洪水没有缓冲带,汇流速度快,直泻平原,省内主要河道大都有上宽下窄不利于排泄洪水的特性,极易造成洪涝灾害。三是山洪灾害防御难度大。全省山丘区面积占46.8%,暴雨中心全部集中在山丘区,局部暴雨形成的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具有易发性、多发性和破坏性,防御难度大。四是四大流域各有特点。黄河流域境内堤防内外悬差大,滩区面积大,人口多;淮河支流沙颍河、洪汝河上游为暴雨多发区,防御难度大;海河流域境内河道防洪标准偏低,建有9处蓄滞洪区;长江流域境内主要支流唐白河防洪标准低、险工险段多。

  为有效应对暴雨洪水灾害,切实提升防汛救灾水平,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夯实汛前准备、优化工作机制、行业部门协同”,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不断提升暴雨洪水科学应对能力,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党政齐抓共管,压实防汛救灾责任链条

  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各项部署落深落细落具体。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防汛工作。省委书记、省长51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批示,5次到省应急指挥部主持召开防汛专题会议,并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检查指导。强降雨期间,常务副省长、分管水利工作的副省长先后17次到省应急指挥部调度安排防汛工作,组织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各部门会商分析形势,调度有关省辖市及县(市、区),针对性安排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防范应对工作。全省各级党政负责同志主动作为、靠前指挥,以上率下推动各项防汛责任落实。

  二、夯实汛前准备,筑牢暴雨洪水防御前置防线

  河南省大力推动汛前准备走深走实。一是健全防汛指挥体系。落实省防指5个专项工作组、9个防汛督查指导专家组和N个前方指导组组成,构建完成“1+5+9+N”精干高效的防汛指挥体系。二是筑牢防汛责任体系。汇总全省防汛抗旱和重点防洪工程责任人521名并通过河南日报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落实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防汛责任人11.1万余人,基本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无遗漏。三是完善防汛预案体系。开展郑州“7·20”量级特大暴雨防御桌面推演,推进县乡级预案“瘦身”,推行村级预案“一张纸”、“转移避险明白卡”,解决预案上下一般粗问题。目前,全省市县乡村四级编制防汛抗旱预案59435个,实现乡镇(街道)预案编制率100%、行政村(社区)预案编制率95%以上。四是建强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合保障机制,组建省级通信保障快反分队,编制“省级骨干应急抢险队伍一张图”,建成县乡村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5.5万支、90余万人,引导注册登记社会救援队伍275支、1.9万人,切实提升区域险情应对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应急救援效能。

  三、优化工作机制,构建科学高效应对制度支撑

  河南省积极探索暴雨洪水科学应对的实践路径。一是精准“调度+抽查”。进一步细化防汛网格,特别强调以县为防汛单元细化工作要求,精准运用58648人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支书(村主任)的名录库,利用5G直联系统、电话、视频等方式,对发布暴雨预警的县(市)巡查巡护、转移避险等一线责任人行动情况进行扁平化抽查,2025年汛期,多轮次对19个省辖市的159个县(市、区)654个乡(镇、街道)启动“点对点”调度抽查,累计抽查乡村基层防汛责任人3140人(次),全省各级防办累计调度抽查1.5万余人(次),实现对强降雨落区的乡镇、村主要领导在岗履职尽责、行动措施落实、一线雨情汛情等情况进行跟踪调度。二是强化一线督导检查。组织开展多轮次防汛专项隐患排查整改行动,省防指9个防汛督查指导专家组开展全省汛前汛中多轮次督导检查,7个防汛专项指导专家组对郑州市城市防洪排涝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进行专项指导,省防办5个督导检查组分赴13个省辖市50个重点山区县,进山到村督导检查山洪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共发现并交办问题587项并逐一落实度汛措施。三是落细转移避险。印发《关于强化基层防汛工作措施落实的通知》,针对转移避险组织,突出关键时间节点,要求提前12小时做好转移准备,提前6小时转移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提前3小时紧急避险转移,预测强降水发生在夜间的,当日18时前完成提前转移避险。2025年累计启动安置点1494个,组织危险区和受威胁群众2.5万户5.3万余人(次)及时避险转移、妥善做好安置,驻马店、南阳、济源等地10个成功避险案例获应急管理部有关司局通报表扬。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省防指防汛督查指导专家组现场查看驻马店市西平县月林村山洪灾害防御有关资料

6月18日,南阳市南召县崔庄乡东南坪村灾害信息员在巡查中发现中码道路段有散落石块,迅速用工程机械现场清障

  四、行业部门协同,凝聚跨域联动防汛救灾合力

  河南省强化防办统筹调度和行业部门联动,形成整体合力。一是省防办统筹行业部门实行互相嵌合的工作机制,加强防办综合调度和行业部门联合调度,切实发挥防办信息收集、综合研判、指挥调度职能和行业部门专业优势,同步做好强降雨期间防范应对各项工作。二是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履行行业职责,采用“闪信”“短信霸屏”等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分部门开展督导检查,根据行业特点组织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抢险排险,形成防汛整体合力。三是落实国家防减救灾办关于强化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九个必须”要求,细化为10个方面36条措施,住建、交通、水利、文旅等各部门对施工工地、野景点、网红打卡地等进行全面排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充分利用建立施工工地“一张图”,人员转移“一张表”等手段,切实强化汛期施工工地营地安全管理。

  下一步,河南省将聚焦防汛救灾能力现代化目标,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指挥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汛救灾工作体制,持续提升各级防汛应急能力,力争“十五五”末建成韧性强、响应快的现代化防汛体系,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