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5月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提升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5月14日上午,郑州市安防委办联合郑州市应急管理局、郑州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中心、郑州广播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走进市民应急安全体验馆开展防灾减灾周系列直播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与专业讲解,将充满科技感与实践性的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活动现场,主持人与专业讲解员默契配合,结合理论与实践,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七大核心板块。
在VR虚拟体验区,虚拟现实技术逼真还原了地震、火灾等灾害场景,主持人戴上 VR设备,随着墙体开裂、物品坠落,讲解员同步讲解“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逃生口诀,同时指导大家利用课桌、墙角等掩体躲避,选择安全的逃生路线。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科普环节中,讲解员以家庭常见灾害场景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各类物资的重要性与使用方法。比如,应急手电筒不仅具备强光照明功能,还可通过特殊按键发出求救信号;急救包内除了常规的创可贴、消毒棉球,还应配备止血带、三角巾等专业急救用品。此外,讲解员特别强调,家庭应急物资应定期检查更新,像药品要注意保质期,食品需选择耐储存、高能量的压缩饼干、罐头等。
模拟仿真灭火体验环节中,设置了油锅起火、电器着火、固体物质火灾等不同场景。讲解员详细介绍火灾类型与灭火器的对应关系,如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油类、电气设备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合精密仪器火灾。在操作演示时,讲解员反复强调 “提、拔、握、压”的操作步骤:提起灭火器,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最前端,压下压把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在讲解员的指导下,体验者上手实践,成功扑灭模拟火源,切实掌握了初期火灾的扑救技能。
心肺复苏急救教学现场,讲解员利用专业教学模型,从判断现场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到胸外按压等步骤,进行标准化的示范和指导。模拟仿真触电体验利用安全的低压电流模拟触电感受,让大家直观认识到湿手触碰插座、私拉电线等行为的危险性。应急救援结绳体验中,讲解员现场演示了布林结、称人结等多种实用绳结,这些绳结在野外求生、高空逃生、伤员转移等场景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灾害知识系统通过动画、数据,对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及应对策略进行全方位解读,帮助网友们加深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直播在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官方抖音平台、郑州广播电视台“安全郑州”视频号同步开展,有效推动了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普及,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城市安全发展筑牢坚实防线。